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- 胡老师的个人家教中心--15年专注1对1初中家教服务 (http://7742180.com/bbs/index.asp) -- --+小文专区+-- (http://7742180.com/bbs/list.asp?boardid=7) ---- 从农民到科普作家 (http://7742180.com/bbs/dispbbs.asp?boardid=7&id=13) |
-- 作者:小文 -- 发布时间:2006/11/6 15:56:47 -- 从农民到科普作家 从农民到科普作家 隋国庆对我说,他有一个梦,从年轻的时候就作起,想当 科普作家。“那时候少年不识愁滋味,以为梦来得快,醒得也快,谁知这梦如此绵长,30 多年竟没有作完。”为圆这个梦,隋国庆几乎把一生都“搭”进去了,一次次“为伊消得人 憔悴”,历尽坎坷,终于,隋国庆梦想成真,他成了国内知名的科普作家。不仅如此,他因 人品学识受到群众拥戴,先后当选为岳阳市政协副主席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。 幻 梦 隋国庆1956年出生于湖南岳阳县的一个小山村,家境贫 寒,风风雨雨的文革浩劫,伴随着这个乡村少年读完了高中。1972年,当他拿着毕业证 回乡务农的时候,连化学元素符号也搞不清楚。祖辈都是农民的隋国庆,很快就成了一名地 道的种田汉子,犁田、插秧、收割、打猪草……原始的生产工具,古老的耕作技术,隋国庆 和当地农民一样,*土里刨食,勉强维持一家生计。那段时间,隋国庆印象最深的是饥饿, 一家8口人,煮一锅饭,里面只有8两米,其余都是红薯干,就是这样的生活,也是半饥半 饱。尽管读的书不多,在家乡的农民中,高中毕业的隋国庆仍算是个“秀才”,在这块贫脊 的土地上,他思想的触角也较一般的农民伸得更远,也更敏锐。慢慢地,隋国庆发现,即使 是种田,没有知识也是多么可悲的事。许多农民甚至因为不知道如何使用农药化肥,还闹出 了不少笑话。有一次,一位农民将除草剂当治虫用的农药使用,导致一丘丘绿油油的禾苗全 部枯死,贻误了当年的收成。有位农民不认识过磷酸钙,去仓库提货时,挑回来了一担外表 相似的“666”粉,队长叫他去换,结果他又挑来一担水泥,人们被这位“不识货”的农 民逗得哄堂大笑。隋国庆却笑不起来,农民科学知识贫乏,辛勤的汗水只能换来低微的收入 ,隋国庆的心注满了苦涩。那段日子他的精神有些恍惚,只要一闭上眼睛,脑海里就是那些 忙碌的、辛劳的背影。这里面有他的父辈、祖辈,有他本人,或许还会有他的后代……朦胧 中,隋国庆好象走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,周围那么多的书,竟然像雪花一样漫天飞舞。他看 不清这些书的名字,也不知道里面的内容,但潜意识里,他非常渴望得到,可是神奇的书与 他若即若离,当他挨近的时候,风起了,书扶摇而上,化作一片白色的雾,在他的头顶盘旋 。多年以后,隋国庆还在想,这个梦或许是冥冥之中的某种暗示吧,不然,自己为何一生嗜 书如命呢。年轻的隋国庆忽发狂想:作家和学者可以写书,自己未必就写不了?他突然动起 了写书的念头。他要把深奥的科学知识变成通俗易懂的小故事,让乡下人都能读懂,他要写 出许多的科普作品,让大众了解科学、掌握科学,用科学来指导生产和生活。 要写书,就必须先读书,然而买书的钱呢?对一个贫穷的农家孩子来说,买书是一种奢 侈。当时村里的“地主”、“右派”家里藏有一些图书,隋国庆就去借,结果被人认为“没 有和阶级敌人划清界限”,受到严厉批评。在那个年代,这个“罪名”可不轻,此路不通, 隋国庆想了另一个法子:挖草药、捉黄鳝换钱买书。他用铁丝制作成小钩,挂上诱饵,在田 边找到黄鳝出没的洞口,把诱饵伸进去,然后用手指轻弹洞口周围的水,“叭叭”的水声迷 惑了黄鳝,它一口咬住送上门的猎物,就这样,一条黄鳝被钓上来了。一天下来,小有收获 。劳作之余,隋国庆还下河捞鱼虾,上山挖一种叫“半夏”的草药,换得一些钱,买了书就 在煤油灯下贪婪地阅读。终于有一天,隋国庆胸有成竹地说:“我可以写书了。” < br>追 梦 写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开始,隋国庆把写成的科普作品读 给农民听,大家都喜欢。但是寄给报刊后,却一篇也没有发表,大多数时候连退稿信都收不 到。这期间,隋国庆当过民办教师,参加过湖南教育学院函授学习,1980年考入岳阳师 范学校,在校读书时,隋国庆因成绩优异,第二学期就被学校破格聘为兼职教师,执教5个 班的化学课,就这样边读书,边教书,直到毕业后留校任教。隋国庆如饥似渴地读书,做笔 记,经常忘记了吃饭。有很多次,隋国庆去食堂买饭,边走边看书,他完全被书里的世界吸 引住了,不知不觉到食堂转了个圈,拿着个空碗又回到宿舍。过了一会儿,肚子饿了,自己 却感到很奇怪:不是刚吃过饭吗?这样的幽默出过几次后,善良的同学们没有再笑话他了, 大家留了个心眼,看他拿着空碗回到宿舍,知道他肯定没有吃饭,有人就会去食堂,悄悄地 帮他把饭买好。 隋国庆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读书和创作上,他相继写出了100多 篇科普作品投寄出去,竟如泥牛入海,没有音讯。有人劝他:你一个普通教师,没有名气, 又没有关系,谁发表你的作品。可隋国庆不气馁,依然我行我素,不肯放弃。那时候他结了 婚,老婆孩子都在乡下。隋国庆在学校闭门读书,连节假日也不回家。时间一长,家乡的闲 话就多起来了,传来传去,隋国庆几乎成了一个当代的陈世美,有人说他做了城里人,忘了 糟糠之妻,在外面找了个相好的。隋国庆的舅舅听到这话,又气又急,一个人悄悄跑到学校 ,先是找老师和学生了解情况,后来又找隋国庆谈话。回到家乡后,舅舅为外甥辟谣:“国 庆一天忙到晚,读书、教书,还写书呢,哪有时间做陈世美!” 1983年,隋国 庆的第一篇作品见报了。那是一篇小“豆腐块”,标题是《怎样整理邮票》。隋国庆事后回 忆:“当时欣喜若狂,真有点像范进中举,眼泪都流出来了,别看只有几百个铅字,可这是 10年努力的结果呀。”他约了几个好友到大排档,8元钱稿费再加上几元钱,买了啤酒, 炒了几个菜,喝了个痛快。初试成功,隋国庆信心大增,到1985年又发表了6篇作品。 从此,勃发的创作激情一发不可收拾。1986年,隋国庆发表作品36篇,次年发表了7 2篇。20多年来,隋国庆发表的科普论文和科普作品达500多篇,出版书籍260多本 。这些作品摞起来,比隋国庆的个子还高。 圆 梦 90年 代初的一天,隋国庆的家门被重重地叩响了。打开门,一位50多岁的农民站在门口,手里 还拎着一只老母鸡和一袋粉皮。他是专程来感谢隋国庆的。原来,这位农民兄弟种田缺乏科 普知识,以为只要多施尿素,就能增产。结果到了秋收的时候,水稻倒是长得茁壮,但结的 谷粒少,纳闷之中,他正好看到了隋国庆写的《尿素的自述》,介绍如何科学使用化肥,很 受启发。第二年,他照着文章的要求施肥,当年就获得了丰收。老农说一定要感谢这位作者 ,就找到报社,辗转打听到了隋国庆的住址,登门感谢帮他获得好收成的科普作者。 隋国庆在学校教化学课。与别的老师不一样,他讲课不需要课本,也不带讲义,但学生们 都喜欢听。那些枯燥的元素符号和化学名词,经过他的演绎,仿佛都有了生命力,且各具独 特的个性,平常很难记住的化学反应方程式,学起来竟像看章回小说一样引人入胜,学生们 哪里知道,隋老师是用写科普作品的手法在教课呢。拟人化和故事性强,是隋国庆科普作品 的独门功夫。科普小说《孪生姐妹》,以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,描述了金刚石和石墨的性 质和用途;神秘飘逸,如时空挪移的《铝姑娘传奇》,更是把人带进了一个神奇的金属世界 ,令人留连忘返。 数载辛勤耕耘,隋国庆的人生进入了收获季节。他的多篇作品获 得省、国家的奖励。其中,他主编的《科技活动》曾作为全国许多小学的实验教材,并被中 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会评为优秀教育实验成果一等奖;他创作的系列科普丛书《科普小 说》、《科学小品》、《科坛百话》、《科学采珠》等作品由知识出版社出版后,被中央电 视台作为弘扬科学精神、抵制“****”邪教的优秀科普丛书向全社会推介。作为一名特级 教师,一名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科普作家,隋国庆还获得了国务院的特殊津贴。2002年 ,隋国庆当选为岳阳市副市长,市民们亲切地称他为“平民市长”、“作家市长”。 |